电视媒体和后现代
这里没有典籍和专家,这是一个经过版主大脑说出的后现代

后现代学术区
版主:啊飞
邮箱:xie3ds@263.net
论坛:后现代论坛

本页回到首页←

新窗口到首页↑

读解后现代
1.后现代的背景
2.后现代的定义
3.后现代的文化特征
4.后现代的语境
5.后现代与网络个人出版
6.电视媒体和后现代的关系
7.电视节目中的后现代手法
 
后现代的误区
1.颠覆
2.含混
3.不负责任

后现代电影及电视
1.访谈类节目《实话实说》
2.读报类节目《马斌读报》
3.教育类节目《百家讲坛

4.真人秀节目《超级女声》
5.真人秀节目《我型我秀》
6.真人秀节目《挑战主持人》
7.脱口秀节目《东方夜谭》
8.综艺节目《过年七天乐》

9.电视剧《武林外传》

10.电影《疾走罗拉》
11.电影《鬼子来了》
12.电影《双重间谍》
13.电影《第四十一》
14.电影舞台剧《暗恋桃花源》

后现代论文汇集
1.后现代主义在电视节目创新中的应用

                   编辑:谢斐   发布时间:2006.09.07   来源:www.top21china.com

后现代社会是社会信息化的结果,是一个媒体为基础的社会,电视作为传播媒介之一,推动了后现代的发展,反过来,又不可避免的在发生着自己后现代化过程。电视媒体和后现代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且几乎是同时开始流行和互相影响作用的。

(一)后现代与电视媒体的关系

电视媒体与后现代主义究竟有那些关系呢?首先在时间上是吻合的,都是从六十年代开始流行;其次,电视媒体是现代社会的交流系统之一,它包容了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社会文化、伦理道德以及各种价值观念,电视媒体内容本身就是拼贴组合的多元产物,是一个用蒙太奇手法建立的虚拟世界,电视创造的"超级真实"已经让我们忘了现实的真实,具有典型的后现代文化特征,体现出多元的形态;第三,电视媒体推出的是快餐文化、大众文化,具有后现代的另一个文化特征;最后,后现代社会是媒介建立的信息社会,作为一种有效的大众传播媒介,电视成为后现代主义的传播宣传工具之一。

后现代主义是信息社会的产物,而网络媒体的兴起更加速了信息的公开化,网络媒体为大众拼贴组合提供了更多的素材和作品发布渠道,推动了媒体的后现代化过程。网络文化的多元丰富,加速了后现代的发展,改变了现实中的受众思维,面对后现代网络媒体的竞争,电视如何面对观念的变化改变自己,对自我的生存是非常重要和有意义的,而现实的状况是跨媒体的媒体集团形式开始形成,CNN、ABC、CBS等主流电视媒体早已把电视和网站的内容整合在了一起,网络媒体对电视媒体的观念融合,相互借力早已开始。中央电视台也借助网络与观众互动、互通,网络人也借助电视把flash形式引入电视节目中,互相融合借力,典型的是:网络歌手雪村走红电视媒体、CCTV-3纯Flash电视节目《快乐驿站》播出后收视率位居前列。

因此,网络时代后,电视媒体更成为了后现代思潮的载体之一,电视节目具有了典型的后现代文化特征,后现代思潮改变社会的同时必然改变了电视媒体,面对时代环境的变化,电视媒体为了获得更多的受众,推出典型后现代电视节目也就成为必然。

(二)电视节目的后现代文化特征兴起

原来电视更多是以一种声音说话,实行单向传播流程,互动交流还只是停留在表面,电视媒体处于主体地位,观众处于被动地位。而当网络文化改变了传统社会的语言规则和表达方式后,作为后现代文化传播载体之一的电视媒体在多元化和互动性上已经落后于网络媒体,电视如何面对观念变化的受众(主要是70后新生代),和改变自己的观念变得非常重要的。社会需要真正的大众文化,这使得媒体不再是以一种姿态面对受众,多元化、互动交流、创新求变这是后现代文化消费社会对电视媒体的要求。在社会进入文化消费时代后,电影、电视、网络、报纸等多种媒体之间竞争加剧,如果没有把握和受众共通的后现代语言,电视媒体也就没有了有效传播的可能,就面临被观众遗弃。

更为巨大的变化是网络作品的出现,这使得个人作品不依靠体制渠道发布,网络歌手、网络作家的出现实际上是解构了旧的媒体发布权威性,从而迫使旧的媒体向大众主动贴近,让观众来决定自己。而娱乐节目更容易被旧的体制所接受,所以像平民综艺节目《超级女生》的火热播出就成了必然的,这一典型后现代节目的兴起也意味着电视媒体平民化娱乐的真正开始。

(三)电视节目运用后现代思维的必要性和意义

1、 掌握后现代观念,才能掌握后现代话语,才有可能与观众沟通,清楚节目定位。

随着人们收入的提高、社会文化程度的提高、文化消费水平的提高、娱乐休闲方式的增多,受众的兴趣和需求也加速分化,电视媒体进入个性化消费时代,研究后现代文化也正是关键时刻。如何一个媒体不能代表时代的潮流,不能让受众呼吸新鲜的空气,每天以一种一成不变的模式化生产节目,势必会被受众淘汰。差异化竞争成就节目的未来,电视媒体只有研究社会思潮的变化,及时和观众对话沟通,把握后现代话语方式,才能树立自己的栏目理念,才能成就个性化的栏目,掌握后现代思维方式,就可以高瞻远瞩更好细分观众和确立栏目的方向。

2、 掌握后现代的表现思维,才能更好的创新节目。

同工业产品相比,电视节目作为精神产品有其特殊性,最重要的特点是不能规模化生产,不能批量克隆,对于后现代的电视节目就表现得更为明显。现在电视节目唯一可以互相学习的只有后现代的理念和特殊手法,从内涵和手法上自由创新,避免模仿和跟风。

3、把握后现代手法应用的“度”,避免妄用后现代手法。

  有人用“四次浪潮”来标定80年代以来上世纪中国电视节目的发展脉络:80年代后期为“综艺浪潮”,以《正大综艺》、《综艺大观》为代表;90年代早中期为“纪录浪潮”,以《生活空间》“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为代表;90年代中后期为“游戏浪潮”,以《快乐大本营》、《欢乐总动员》为代表;同一时期,又出现了一个“谈话浪潮”,以《实话实说》、《锵锵三人行》为代表。从一次次节目的演变中可以看出,娱乐化、平民化、多元化是总的思维变化趋势,而做为浪潮也就意味着伴随着一阵阵的跟风者。而2005年真人秀节目《超级女声》、《梦想中国》更具有娱乐性,把互动参与及游戏特点发挥到了极至,甚至引发了全媒体的热情追踪,同时伴随着新一论节目是否庸俗化的讨论。像以前每一次浪潮一样,具有如此明显后现代文化特征节目的热播也导致了后继许多节目的跟风运作,这也就产生了是否过“度”的问题,是为娱乐而娱乐,还是为了给观众精神层面上一次解渴,这是区分 “庸俗化” 和 “平民化”的根本区别。如果把握了后现代思维和手法,为娱乐而娱乐的节目肯定会更少的。

                     (摘自论文《论后现代主义在电视节目创新中的应用》)   

后记:
对中国后现代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