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的野生狮子 亚洲狮子标准尺寸数据 - www.top21china.com
   21世纪中国前沿影视论坛灵感泉——电影之源社会热点|新鲜生活亚洲的野生狮子 亚洲狮子标准尺寸数据

发表新主题 回复帖子 您是本帖第 2180 个阅读者 适合打印机打印的版本 通过电子邮件发送此页面 添加加到IE收藏夹 报告本帖 浏览上一篇主题 浏览下一篇主题
 主题:亚洲的野生狮子 亚洲狮子标准尺寸数据
随风



等  级:导演
经 验 值:1718
社区金币:1718
总发贴数:212
注册时间:2006-3-6
状  态:离线
信息 短讯 邮箱 好友 搜索 引用 回复 No.1

亚洲的野生狮子 亚洲狮子标准尺寸数据

亚洲的野生狮子

亚洲狮
CHINAZONE
根据各地标本所示,亚洲的野生狮子至少存在2个亚种:
印度亚种(Panthera leo goojratensis)
波斯亚种(Panthera leo persica)
亚洲狮通常就是指波斯亚种,而不是印度亚种。有资料说,现存在印度西北Gir国家公园的狮子是印度政府从伊朗引入繁殖的,并非原产,今天Gir国家公园的狮子就有一定波斯亚种的血统。
亚洲狮子标准数据(数据采集於印度Gir国家公园的野生狮子
重量: 雄性160-190 公斤; 雌性110-120 公斤
身体长度: 雄性1.7-2.5m ;雌性1.4-1.75m
尾巴长度: 在70-105cm之间
肩高:雄性1-1.23m ;雌性80-107cm
成熟期:雄性5-8年 ;雌性3-4年
怀孕期:100-119 天
每胎产崽:1到6只,死亡率少於10%
交配时间间隔:18-26 个月
食物:以鹿, 羚羊,野猪,水牛为主
一般寿命: 雄性多数在16年 ;雌性17-18 年,最多21年

亚洲狮子体形明显地比它们非洲的近亲小,最大的亚洲狮在测量纪录是长2.9米(鼻子到尾巴),且亚洲狮子鬃毛比非洲狮子短,所以雄狮的耳朵总是显而易见。研究表明,亚洲的狮群中雌狮不会超过5只,而在非洲,狮群中大多都有4-6只雌狮。
亚洲的人口增长和耕种地大面积需求,使亚洲的野生狮子受到严重压迫。印度南部的野生狮子在1920年期间消失^去狮子被大英帝国的殖民者大量捕杀。1856-1858年间仅仅在印度德裏地区就有550头狮子被捕杀,25年后动物学家Blanford (1891年)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印度的狮子已经濒临绝种。在野生狮子完全消除之前,在1947年由印度政府声明, 政府体会到亚洲狮子最后野生种群的重要性和珍贵性, 并且实施保护政策维护了最后野生种群的繁衍。许多动物学家到印度Gir地区的狮子数量进行普查,估计这裏大约有200头野生狮子。区域内有大片森林,除狮群外, Gir国家公园也有豹子, 羚羊, 鹿,鬣狗和泽鳄等野生动物。目前印度Gir国家公园是唯一可以看见亚洲野生狮子的地区,印度政府也乐意对各地游人和动物专家,环境保护团体开放,由於这裏的狮子不怕人或车辆可以通过坐吉普,徒步旅行观察狮子,这裏每年会吸引80,000 个以上的游客。在1970-1978年,这裏的狮子有攻击人的记录。狮子数量上阩与人冲突加深,1987-1988 攻击的攻击人记录开始上阩,并有狮子捕杀家畜,於是当地村民放置诱饵毒死了一些狮子。最近根据收音测距技术估计了,雄狮的领地范围是110平方公裏,雌狮的领地范围是50平方公裏。印度Gir国家公园狮子的分布密度估计为7平方公裏/ 一头狮子。这样估计Gir国家公园就至少有202个狮子,这个数字非常接近1990年普查的结果数字,证明狮子没有减少到。今天亚洲的狮子限制分布在同一个区域, 科学家担心,一旦有严重的疾病爆发,整个地区的狮群就可能被消灭,没有迁移的可能性,这是相当危险的,解决的办法是印度政府必须再多设一个保护区域,运送部分狮子过去生活。同时,森林火灾,每天经过公园的至少六列蒸汽火车同样对狮子不利,1993年印度政府以Madhya Pradesh地区作为最可实行的第二群狮子放置候选地区。

狮子是非常典型的非洲莽原上的猛兽,它们在斑马、瞪羚、角马等食草动物后面追逐奔突的激烈场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在亚洲也有狮子,它们最主要的产地就是印度。
曾有人问我,在中国的古建筑和民间习俗中,狮子的形象屡见不鲜,而中国又没有狮子,这是怎么回事?对于这个问题,我也感到疑惑。现在中国的确没有狮子这种动物,尽管史前遗迹表明中国大地上曾经有过狮子,但它们早已在华夏文明发生之前就消失了。因此中国传统文化中狮子的形象应是舶来品,且极可能是从印度传来。印度是中国的邻国,佛教从印度兴起,在西汉末年传入中国,而狮子的梵语叫僧伽彼,即众僧的意思。狮子作为佛祖释迦牟尼的象征动物,在佛经《涅》、《大智论》中均有描述。大家都知道唐僧(玄奘)历尽坎坷到西天(印度)取经。其实,在玄奘之前,已有许多人到过印度,印度也有多名梵僧来到中国,通过佛教的传播,把印度的风物、文化、艺术等带入中国。正如鲁迅所言:“魏晋以来,渐译释典,天竺故事流传民间,文人喜其颖异,于有意无意中用之,遂蜕化为国有。”狮子产于印度,印度的宗教离不开动物,狮的威慑力量早已为佛教所看重,所谓被佛收为坐骑。由此这些动物融入中国的宗教、文化、民俗等方面也就不足为奇了。
现在,印度不仅成了亚洲狮的最后栖息地,也是人们惟一能看到狮、虎、豹这几种大型猫科动物同栖一处的国家。
亚洲狮又名印度狮,它们与非洲狮相比鬃毛较短、被毛较厚、体毛丰满、尾端簇毛较长。幼狮有斑点,毛色以棕黄为主。它们常常选择开阔的草地灌丛捕猎有蹄类动物,捕猎活动多是由雌狮合作进行,它们晨昏出动,捕到猎物后全族分享。
亚洲狮在印度本土的宗教中被视为圣物,但英国殖民统治者却一直以猎狮为乐,亚洲狮在本世纪初就已岌岌可危了,1908年仅剩下了13只,此后印度政府将亚洲狮列为保护对象,才使这一物种得以留存至今。现在亚洲狮仅存于印度西北古吉拉特邦境内的吉尔自然保护区,约300只。在这个面积为1412平方公里的海岸森林中,亚洲狮偏安一隅,但前景并不乐观。吉尔保护区位于热带季风带上,旱季缺水且高热,狮子与当地贫苦的印度人一样,每天要走很远的路去饮水。而在雨季中,村民们又将大量牲畜赶到保护区内,与野生动物争夺有限的空间。同时,为了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几条公路横穿保护区。我在印度期间,就听到亚洲狮被疾驶的车辆活活撞死的消息。因为狮子是一种至尊无上的动物,它们对往来的车辆无动于衷,不愿意表现出畏缩和避让的举动,而工业社会却是不讲情面的。
目前,由于吉尔自然保护区地域狭窄,生态密度过高,一些亚洲狮正逐渐迁出这最后的庇护所。而狮子的迁徙又常常导致与周边社区的冲突。因为狮子饿了要吃东西,而野生食草动物因畜牧业的发展而极度减少,狮子只好以家畜充饥。看来,如何拯救这种尚未脱险的巨兽,还有赖于人类克制不断高涨的物欲,作出“普渡众生”的理智选择。 远来的狮子会“念经” 哈


石狮子就是用石头雕刻出来的狮子,是在中国传统建筑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装饰物。在中国的宫殿,寺庙,佛塔,桥梁,府邸,园林,陵墓,以及印钮上都会看到它。但是更多的时候,“石狮”是专门指放在大门左右两侧的一对狮子。在漫长的历史年代中,这些石狮子陪伴着沧桑巨变,目睹着朝代的兴衰更替,已成为中国古建筑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装饰物。但是中国古代没有野生的狮子,那么这些石狮子雕刻艺术起源于何地、何时?又如何来到中国,成为中国的艺术的一部分的呢?

狮子的故乡在非洲、印度、南美等地。不过狮子的形象却早为我们祖先熟知:从宋清两代搜集的周代铜器的精绘印本中,已有狮子的立体形象。据说狮子是从西域传来的。相传东汉年间,狮子被作为礼物送给中国的皇帝。随着佛教的传入中国,被佛教推崇的狮子在人们心目中成了高贵尊严的灵兽,中国很快从印度等地学到了石狮子的雕刻艺术,并且出现陈列墓前的现象。如四川雅安县高颐墓前的石狮子,就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石狮子,是东汉时期的遗物。所以狮子在中国更多地是作为一种神话中的动物出现的,和麒麟一起成为中国的灵兽。唐代高僧慧琳说:“狻猊即狮子也,出西域。”

到唐代时,石狮子雕刻艺术达到了顶峰。由于采用传神的创作方法,石狮子完全中国化了。中国的雕刻艺术大师将石狮子雕刻得异常壮丽,而且逼真:头披卷毛,张嘴扬颈,四爪强劲有力,神态盛气凌人……

明代后,石狮子雕刻艺术不仅比唐代更高,而且人们生活中使用的范围也更加广泛。宫殿、府第、陵寝、甚至一般市民住宅,都用石狮子守门;在门楣檐角、石栏杆等建筑上也雕上石狮作为装饰。如闻名中外的卢沟桥,其两边140个柱头上,都雕刻着玲珑活泼的石狮子。姿态多样,神情丰富,大小不一,雕刻得活灵活现。清代,狮子的雕刻已基本定型,《扬州画舫录》中规定:“狮子分头、脸、身、腿、牙、胯、绣带、铃铛、旋螺纹、滚凿绣珠、出凿崽子。”石狮子通常以须弥座为基座,基座上有锦铺。狮子的造型各异,在中国又经过了美化修饰,基本的形态都是满头卷发,威武雄壮。狮子的造型在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特征:汉唐时通常强悍威猛;元朝时身躯瘦长有力;明清时较为温顺。

看门的石狮子的摆放是有规矩的。一般来说,都是一雄一雌,成双成对的,而且一般都是左雄右雌,符合中国传统男左女右的阴阳哲学。放在门口左侧的雄狮一般都雕成右前爪玩弄绣球或者两前爪之间方一个绣球;门口右侧雌狮则雕成左前爪抚摸幼狮或者两前爪之间卧一幼狮。

比较有名的狮子包括天安门前的狮子,中山公园社稷坛门外的狮子,北京大学门前的狮子,沧州铁狮和卢沟桥望柱上的四百多只狮子,俗话说“卢沟桥的石狮子——数不清”。北京天安门金水桥前后,各有一对点缀性的大石狮子,左雄右雌,雕刻得极为精美。右侧石狮子的腹部有一块伤痕。关于这道伤痕有两个传说:一是说,明代时的将领李国祯被著名的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追击,躲藏在石狮子的后面,李自成发现了,举剑狠狠刺去,结果使石狮子受到误伤;另一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石狮子被侵略军所破坏。

除了石狮子,狮子对我国文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大家熟知的狮子舞,即“舞狮”最迟在唐代已风靡各地,至今不衰。


编辑 删除 发表时间:2009-3-20 23:57:50  IP: 已记录
收藏帖子 | 取消收藏 | 返回页首 
21世纪中国前沿影视论坛 - www.top21china.com



Copyright 2005-2018 www.top21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xie3ds@263.net
Powered by BBSXP 6.00 SP1 © 1998-2006
Script Execution Time:515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