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教育不足 成都中小学三成男生缺乏阳刚 - www.top21china.com
   21世纪中国前沿影视论坛灵感泉——电影之源社会热点|新鲜生活性别教育不足 成都中小学三成男生缺乏阳刚

发表新主题 回复帖子 您是本帖第 1092 个阅读者 适合打印机打印的版本 通过电子邮件发送此页面 添加加到IE收藏夹 报告本帖 浏览上一篇主题 浏览下一篇主题
 主题:性别教育不足 成都中小学三成男生缺乏阳刚
china3ds



等  级:贵宾会员
经 验 值:220
社区金币:220
总发贴数:43
注册时间:2006-4-2
状  态:离线
信息 短讯 邮箱 好友 搜索 引用 回复 No.1

性别教育不足 成都中小学三成男生缺乏阳刚

[教育]性别教育不足 成都中小学三成男生缺乏阳刚 

--------------------------------------------------------------------------------
 

  学校男女教师比例严重失调,小学教师中80%是女教师;家庭教育中“父亲角色严重缺失”,孩子教育八成是母亲负责;中国对学生传统的评价体制缺乏“性别体制”;我国还没有专门的性别教育教材或课程……近日,众多中小学教育专家向记者反映,由于种种原因,在成都的中小学校中,有三成左右的男生有不同程度地缺乏“阳刚之气”,他们的打扮花里胡哨,说话细声细气,动作扭扭捏捏,性格文静柔弱,心理承受脆弱……专家呼吁,中小学生的“性别教育缺失”应引起有关部门高度关注。

   ·案例·
  行为性格太像女生——

  “宝哥哥”被迫三次转学

  今年8月,青羊实验中学校长季应朗校长的办公室里,来了一位“特殊”学生——因为性格和行为“太像女生”,他要求转学到该校读书,这已经是他第三次转学了。

  季应朗校长说:“当时在我的办公室里,一看到他,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这个娃娃简直就是一个女的,一说话,就扭腰,扭屁股,手掌还在脸前扇,爱把头低侧在一边,感觉很娇羞的样子。”

  该男孩叫小悦,他的父亲是季应朗校长的朋友,他告诉季,他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妹妹,她们的孩子都是女孩子,平常照顾小悦的,主要是母亲和奶奶,一起玩的也是表姐、表妹,一家人也没有在意,不知不觉中小悦就养成了女孩子的一些习性。小学的时候,由于班上的同学常嘲笑他,他坚决不去学校,结果转了两次学。去年考上初中,结果同学给他取了一个绰号“宝哥哥”,不但男生不喜欢他,女生也不喜欢他。小悦又不去上学了,不得不第三次转学。

  季校长收下这个转学生的同时,给了他爸爸一个“附加条件”:每周必须抽出时间,陪小悦跑步、游泳、登山甚至到他们自家开的酒楼去干洗碗等“男性”活。

  一个中学校长的苦恼——

  儿子挨打不还手

  许先生(尊重本人意见用化名)是成都某中学的校长。教了几十年书的他最近被一件事情苦恼着:13岁的儿子小帆已经上初二了,可是性格非常内向,缺乏阳刚之气。

  许先生的儿子小帆在成都育才学校读书,他说了一件“记忆非常深刻”的事,初一的一天下午放学后,一个学生在学校附近欺负小帆,被路过的同班同学看见,连忙跑到学校去叫许校长,许立即赶到现场。“当时我看到的情形是,那个同学骂他、推他,还动手打他,我儿子低着头,两手抱在胸前,缩着身子,不住地往后退。”许校长一直不解,说,“令我气愤的还不是打小帆的那个同学,而是我的儿子。那个同学还没有我儿子的个子高,也没有我儿子长得壮实,我就想不通儿子为什么那么害怕,那么没有勇气。”

  许说,他们家族的小孩都是女孩,小帆小时候的玩伴女的居多,生活上照顾他的也大多是妈妈和奶奶。小帆读小学的时候“就像一个女娃娃”,说话细声细气,动作斯斯文文;有的时候有一点过失,只要家里人稍微说重一点,他就会哭得很伤心;依赖性也很强,虽然已经读初二了,就连去书店买一本书,也必须在父母的陪同下才敢去。

  哭着不愿离开妈妈——

  小学一年级男生,校门口哭一个月

  在成都泡桐树小学北区,每天早上上学的时候,校门口都会上演这样一幕:一个小学一年级的男生,他的妈妈送他上学。到校门口的时候,他就会紧紧地抱住妈妈的腰,不愿意离开。这种现象已经持续一个多月了。

  10月08日早上上课之前,记者来到该校门口,8时30分左右,这对母子出现在校门口。儿子长得比较壮实,个子在1.4米左右。当其他学生跑进学校时,这位学生却紧紧地抱着妈妈的腰,将头靠在妈妈身上,不愿意离开。妈妈蹲下身劝说了好一阵也不起作用,最后只能采用开学一个多月来的“惯用手法”——由保安将该学生强行抱去教室。“我不去,我不离开妈妈!我不离开妈妈!”孩子的哭声从一楼一直响到二楼的教室,正在做早操的几十位老师已经见惯不惊了。

  该校副校长刘卫文说,从9月1日开学到现在,这个孩子都一直是这样。这主要是家庭教育“没有放开”,性格太像女孩子了,依赖性很强,缺少同龄男孩的顽皮、勇敢。

  刘副校长还提到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事情,学校每年的小学一年级开学时,都会有学生哭着不愿离开妈妈的事情,数年以前多半是女生,但“这几年基本上都是男同学,女同学哭闹的反而少了”。

  教育界人士的忧虑——

  男孩不够“男”的不下三成

  “你只要到中小学校去看看,就能看到很多‘男孩不够男’这样的现象,我看男同学有不同程度的女性化倾向的,至少要占三成,这是一个非常令人担忧的现象。”成都实验小学、泡桐树小学、17中、成都育才(东区)中学、成都外国语学校、实验外国语学校等十多所学校的有关人士和记者聊起这个话题时,都说过类似的话。

  成都17中校长曾成彬曾是西北中学等的德育副校长,对此印象很深。他说,男孩子女性化的现象在成都的中小学中越来越普遍,比例在逐年增大,初中、高中要比小学严重。“这是明显的性别教育缺失造成的,到目前,除了简单的生理卫生等之外,我国还没有专门的性别教育课。可惜也可怕的是,目前学校、教育界,特别是很多家庭,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原因·

  三成男生缺乏男孩应有的果敢、坚韧等“阳刚之气”,这样的男孩,长大了怎么能够承担“风雨一肩挑”的男人的社会和家庭的责任?有先识的教育界人士已经为此忧虑,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三成男孩“女兮兮”的呢?

  家教 “性别缺失”——

  家长会八成是妈妈参加

  9月1日开学的前几天,泡桐树小学召开了一年级的家长会,在记者儿子的班上,近60名学生,参加家长会的爸爸、爷爷不到10人,其他的全是妈妈或者婆婆参加。在其他7个班里,情形也相差无几。德育处的卓主任告诉记者,平时和学校老师联系孩子教育的事,绝大部分都是妈妈,爸爸很少。

  刘卫文分析,现在家庭教育的失误是造成现在男学生性别感错位的主要原因。“现在家庭中,因为父亲工作忙,教育问题一般由母亲负责,父亲在孩子的家庭教育中相当一部分已经淡出家庭了,这样男孩子缺少学习的榜样。现在家里都是独生子女,孩子没有同伴。他没有兄弟可以学习,也没有姐妹可以比较。在这样的情况下,男孩容易产生女性化倾向。”“有的父母错误地认为,小男孩当女孩养会很听话,等孩子长大了,自然会变成男孩的样子。其实,孩子的性别教育在5岁前就应该完成并在以后不断强调。等孩子长大了再想让他变回男孩已经太晚了。”

  学校教师“性别缺失”——

  中小学女老师比例过高

  孩子每天活动时间最多的地方是学校,有教育专家认为,目前中小学女教师比例过高也是造成男生女性化的重要原因之一,这种现象在小学中尤其明显。

  在成都青羊区的几十所小学中,泡桐树小学的男女教师比例是最大的,该校有教师138人,男的还不到30人,女教师占了80%左右。今年初,该校准备招收两名体育教师,在区教育局的报名表中,来了近200人,男的不到20人,经过筛选之后,有80多人参加面试,最后好不容易选出了一男一女。杨昭涛校长说,该校今年新增教师16人,特意增加了7名男教师,明年将全部招男教师。

  据了解,目前成都城区小学教师中,女教师占80%左右,高的占到了85%;初中占70%左右,高中在50%-60%。

  很多专家认为,学校里面女教师过多,教育教学、校园生活中女性氛围突出,这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有不利影响。

  传统评价方式重女轻男——

  目前的教育和考核标准有缺陷

  成都市教科所副所长肖明华指出,我国目前的教育和考核标准有缺陷,也是造成男孩子缺乏男子气的一个原因。

  他说,我国传统的教育是要求孩子听话,按照老师的要求做事情,这才符合好孩子的标准。我国目前的考试仍然以学生被动学习的内容为主,知识点的考察也体现在对学生的细心、耐心、周全、安静等能力的考察上,这更适合女孩的思维方式。考试缺乏对冒险精神和探索精神的鼓励,而这才是男孩的强项。考查方式的偏向导致男孩们习惯用女孩的思维方式处理问题,久而久之对性格也产生了影响。本报记者赖波

  962111热线调查:关注“世界视力日”

  42%高中生都是“小眼镜”

  调查显示:课业负担过重是导致近视的主要原因;用眼方式不正确、挑食也是原因之一

  10月10日是“世界视力日”,全球已有1.24亿人拥有低视力,成都市内中小学生的视力情况又是如何呢?近日,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成都市中小学生的视力程度却在日趋下降,高中生视力不良率已达42.09%。

  ·调查结果·

  接受本次调查的中小学生总人数共计1991人,年龄从6岁至18岁。按照三个学年为一阶段的标准,将接受调查的1991名学生分成了四个调查阶段。小学一年级至三年级的视力不良率为0.63%;小学四年级至六年级的视力不良率为7.82%;初一至初三的视力不良率为30.95%;高一至高三的视力不良率为42.09%,其中16%的学生近视度数超过500度。

  ·调查内容·

  成绩越好 “眼镜”越多

  不少调查者认为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导致近视的主要原因。“以我们学校为例,成绩好的班级近视人数比成绩一般的班级的近视人数多,近视度数普遍高50度左右。”某中学的一位教导主任称,该校高三学生的近视程度比高一、高二学生严重。省医院眼科主任医师钟捷称,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以及不注意用眼卫生,是导致近视的主要原因。

  “高科技”袭击 近视年龄小龄化

  不少调查者认为,不正确的用眼方式是导致中小学生近视的原因之一,如长时间地玩游戏机、上网、看电视等。某小学老师称,5年前他所在的学校内几乎没有一个“小眼镜”,但这几年随着电脑、MP4等高科技产品的普及,学校内也渐渐出现了戴眼镜的孩子,近视年龄也越来越小,“虽然定时播放眼保健操,但效果好像不是很明显”。

  缺乏锻炼 眼睛无法得到保护

  据一项调查数据表明,有66%的学生每天运动时间不到一小时。不少中小学生还存在偏食现象。对此省医院眼科主任医师钟捷表示,部分学生拒绝食用牛奶、鸡蛋等食物,长期以来他们身体里自然会缺乏某种微量元素,而这些元素恰恰又是身体发育、保护视力的最佳原料。钟医师称,深度近视人士较易患上视网膜脱落、慢性青光眼、白内障等并发症,可能导致视力永久损伤甚至失明。

  ·专家建议·

  钟医生表示,预防近视必须从小抓起,早检查、早预防、早发现,做到准确佩戴合适度数的眼镜,近视眼是完全可以恢复的。学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减轻学生负担,保证他们充足的体育锻炼和睡眠时间。学生自身也要有预防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用眼习惯。

  摘自:搜狐         发布日期:2006年10月09日
 


编辑 删除 发表时间:2006-10-16 11:24:14  IP: 已记录
收藏帖子 | 取消收藏 | 返回页首 
21世纪中国前沿影视论坛 - www.top21china.com



Copyright 2005-2018 www.top21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xie3ds@263.net
Powered by BBSXP 6.00 SP1 © 1998-2006
Script Execution Time:568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