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比斯环》——中国动画电影的OK内裤《魔比斯环》,中国动画电影的OK内裤
------兼谈中国影院的科技装备建设
文/小刀断雨
一 中国的3D动画之梦
《魔比斯环》打着中国第一部耗资过亿的3D动画片的噱头出来了,结果让人看得口瞪目呆。我忽然想起韩寒这厮在其博客里调侃过的一个事,说去襄阳路买CK内裤,结果回来一看却是OK内裤。我也一样,以为这真是个国产动画3D大片呢,看了以后才知道被严重地忽悠了。
动画片一直是中国电影人的一块心病,尤其是在国产文艺电影在各大电影节上频频血拼大奖的时候,动画片半死不活的现状成了国人脸上的尴尬。尴尬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知道尴尬原因何在。在迪斯尼、梦工厂都把目光投向中国丰富的故事资源的时候,我们的电影人却鼓捣着一个又一个不着边际的西方式幻想,比如这个《魔比斯环》,这样的剧情在好莱坞早已成了咀嚼过的甘蔗了,竟然还要花一个多亿的人民币请国外的特技大师给包装出来,然后一本正经地端到国人面前。用低劣的制作眼光去审视观众的欣赏水平,也只能制造出这么低劣的电影了。
说到底,还是有些动画电影人在市场面前过于浮躁。《魔比斯环》把花费的一个多亿作为宣传点,搞出的却几乎完全是西式的东西,是无法满足国人民族情感要求的。避虚务实是发展动画事业的前提。中国老牌电影机构长影集团在这上面的切实探索就值得我们思考--------他们默默建起了中国第一家世界级电影娱乐园——长影世纪城,这个具有浓烈动画风味的科技电影主题娱乐园,以“东方好莱坞”的姿态打造着中国人的动画梦幻的王国,童话大王郑渊洁把他最钟爱的孩子“皮皮鲁”“鲁西西”这两个中国卡通形象的代表,送给长影世纪城作为吉祥物,并与之展开动画电影电视剧拍摄的合作------中国的才是世界的,我们的动画人在国际化趋势面前不能忘却这一点。
话说回来,我们现在缺少的不是动画方面的题材,而是动画方面的制作技术。《魔比斯环》这一点好像有自知之明,请来了美国的实力派动画导演、监制和特效指导,古人亦有“师以长技以制夷”的想法,到了今天却成了“搬以长技以唬人”,结果没有唬住人,反而让人心生怨言。
导演唐季礼去年低调地搞过一个3D动画电影《龙刀奇缘》,剧组几乎是全华班,虽然动态技术上还有些生硬,但从剧情、造型、布景以及中国元素方面来说,确实让人眼前一亮,与迪斯尼制作的那个吸引了千万老美的《花木兰》亦有一比。唐季礼也说:“全球十大卖座电影,都是动作特技电影天下,内地电影若要打入国际市场,争一日之长短,需从培育动画及数码科技专才着手。”
何以这么说?正所谓先栽树后吃果,想吃果子的时候就下意识地看别人家的树,是永远吃不饱的。当美国,甚至日本的动画产业都成为其电影支柱产业,甚至国民经济增长点之一的时候,我们还仅仅依靠原始而票房低微的文艺片来支撑中国电影的脸面?发展动画电影产业应该成为一个共识,一个从上到下都应该有的共识-------这不是个一朝一夕的事,所以现在要问的是,如今的功利的电影人有几个愿意低下头来种树的?有人拿拿宫崎骏说事,说日本动画人都可以和美国动画人叫板,我们为何不可?我想起十多年前的日本足球,那个时候日本人老来找中国队做陪练,一副学生的样子。现在呢,日本人已经开始底气十足地蔑视中国足球!还是那句话:不卧薪尝胆,难成宏图。
电影是娱乐,是不可抵制的梦想,更是一个巨大的工业机器--------我们习惯了这个工业机器给我们制造欢乐和梦幻,同时也接纳着它带来的失落和孤独。《魔比斯环》给观众带来的失落在于它制造欢乐的诚意是这么的虚假。对于观众来说,这种诚意也许比电影本身更重要。就如同你宣扬一个多亿制造出来的中国首部3D电影,却丝毫没有考虑本国观众的感受,弄成了一个不伦不类的“伪国产电影”,这样的宣传与制作心态只能让观众远离影院。
二 中国的科技影院之伤
我对这个号称3D电影的《魔比斯环》更加的失望,也许还有一个与之相关的原因,那就是我刚看过了真正的3D电影。上周去长春出差,特意去了长影世纪城-----作为一个影迷,我无法拒绝“中国第一家世界级电影娱乐园”对我的诱惑。电影是一个梦幻,当我仰望着“水晶山巨幕影院”蓝色冰山一样地矗立在明媚的阳光下,光芒熠熠,梦幻仿佛一下子落到眼前。我也渴盼《魔比斯环》是个梦幻,但这个梦幻却像肥皂泡一样飘渺遥远。我喜欢“巨幕”这样的词语,它是那么霸道张扬,挑衅着你的所有感官。
在西安的时候,我最喜欢的影院就是钟楼旁边的西北影城,因为它有着西北地区最大的“SRD巨幕大厅”,我一直认为它是完美到无可挑剔的------直到我面对长春长影世纪城的这张18米高、25米宽的亚洲最大的影幕时,我才意识到我原来的想法是多么见不得世面。六层楼高的影幕啊,影迷到此,夫欲何求?我甚至想这是不是在中国,在这样的影院里,带着三维立体眼镜、置身电影的情节之中充分接触着着人物和环境,加之超炫的音响效果,五官无一不被调动起来------我想这种具有让人的感官高度兴奋的电影,这种有着完美高新技术的电影,才是真正意义上的3D电影。“由奢入俭难”,所以,回头在普通影院里看《魔比斯环》这种自诩的3D电影,总有些COPY的味道。
可惜的是,在我们的城市中像长影这样的影院太少了,优秀的3D电影也因为硬件设施的问题而搁浅,对民众来说这绝对是一个无奈的事。所以我刚才就有一个想法:而这部《魔比斯环》在这个是备受批评,是不是也有国内的影院播放设备太过落后的原因,以致观众根本就看不出什么3D效果来?把《魔比斯环》放到长影世纪城园区里这么“霸道”的影院里放映,会不会是另外一个样子?
毕竟,3D是个相对于感官来说的技术名词,感官刺激是实现3D目的重要元素,一台DVD、一个投影、一个普通的影院带给观众的只是一个3D电影表面的故事,而无法实现3D电影的全部价值的。倘若真有影院方面的原因,也就能理解发行方为什么要把市场放在国外了。这是一种意想不到的悲哀,而越是如此,我就越盼望像长影世纪城“水晶山巨幕影院”这样专业高端的3D影院能有朝一日在全国各大城市安家落户、遍地开花,倘若如此,影迷们真的可以忘情高呼:电影的3D时代到来了!
这儿还有一个问题,也是一直以来都有的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到底是老影院投资安装3D电影设备等着播3D电影片,还是电影制片厂先推出了3D电影片迫使戏院更新设备。这个问题也让很多3D电影的制造公司大为头疼。看过一个报道,借《四眼天鸡》全球公映之时,为了推广3D电影,美国迪士尼偕同3D电影技术设备厂商进驻美国85间戏院安装新版杜比3D播放设备, 强调会给观众耳目一新的3D电影感受。如果这一步能成功,未来美国的36000间电影院如果能架设数字卫星播放网络,就摇身一变成为各大音乐、体育等活动的实时互动场所,那么电影产业真的就迈向了下一个领域了。
不但是在美国,在中国也出现了这个问题的端倪。比如长影打造的4D幽默惊粟电影《非常实验室》,长影作为制片方,拥有电影的全球独立版权,同样可惜的是,因为它的质量与国际接轨、特效技术含量“过高”,对场地的要求异常严格,所以只能放在长影世纪城内“孤芳自赏”而无法向全国发行,有人痛扁中国的电影发行体制,但这些技术原因,又是体制能解决得了的吗?许多人都抱怨中国的电影科技含量不高,我倒觉得应该先抱怨中国的影院装备落后。
总而言之,带着浓重洋血统的《魔比斯环》高调而来,却因为种种原因------电影本身以及电影之外的,而在票房上远远败给了土生土长的《疯狂的石头》,这是鲍鱼败给了苞谷。失败是好事,毕竟中国的动画电影还处在起步阶段,让它先苦而知耻一下也好。一如别指望傍名牌的OK内裤能起到遮羞的目的,有本事,拿条CK的过来。
2006.08.25--28日.于北京
本文纯属个人观点,BBS转贴请注明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