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长调(蒙古语称“乌尔汀哆”)—— 意思为悠长的歌声、悠扬的旋律、宫廷歌曲等草原灵魂——蒙古族长调鉴赏
主讲人: 包•达尔汗(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民族音乐学家)
时间:2008年11月1日(周六),13:30/16:00
地点:国家大剧院大排练厅
内容简介:
蒙古长调是蒙古传统民歌中最富有特色的歌种,蒙古语称“乌尔汀哆”,意思为悠长的歌声、悠扬的旋律、宫廷歌曲等。她的产生和发展与浩瀚无垠的草原,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文化,勤劳、智慧、勇敢的蒙古人紧密相联。
蒙古长调具有曲调悠扬、音域宽广、律动独特、唱法奇妙、题材严肃等多个鲜明特征,其中悠扬舒展的旋律是其最重要的特征之一。长调的内容多为赞颂性的,如赞美自然、家乡,赞颂英雄、父母宾朋、骏马等。乐曲包括《圣主成吉思汗》、《金色圣山》、《走马》等,充分表达了蒙古人心胸开朗、注重感情深挚、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气质。
在本场讲座中包•达尔汗教授除了运用自己深厚的理论基础和深入浅出的语言为您讲解蒙古长调的特点,还将现场教唱一至两首的简单蒙古长调歌曲,真正带您走进蒙古长调的茫茫草原,带您欣赏蒙古长调那醉人的神韵。
包•达尔汗
蒙古族。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教授、副院长,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1970年生于内蒙古科尔沁草原;2000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获博士学位;国家“宝钢优秀教师奖”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资助计划”获得者。出版著作有《蒙古佛教音乐文化的多元性》(获2004年第八届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蒙古佛教音乐》(蒙文版,2006年)、《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合作,2001年)、《中国少数民族乐器》(合作,2004年)、《蒙古长调》(2007年)。主要论文有《蒙古音乐术语“urtu in daguu(乌尔汀哆)”辨释》、《论“安代”歌舞与蒙古博教音乐间的亲缘关系》、《荀况论声乐与礼仪、天道的关系》、《蒙古佛教器乐曲种类》等20余篇。
研究课题包括“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建设”项目《中国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概论》、国家民委2005年度重点科研项目《蒙古宗教与祭祀音乐文化研究》、教育部社科研究2005年度规划项目《蒙藏佛教音乐文化关系研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资助项目”《中国藏传佛教音乐文化的流布与地域化变异》、北京市2006年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雍和宫佛教音乐文化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