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经深思熟虑的人生一文不值——《追逐日光——即将来到的死亡如何改变我的人生》 - www.top21china.com
   21世纪中国前沿影视论坛灵感泉——电影之源社会热点|新鲜生活未经深思熟虑的人生一文不值——《追逐日光——即将来到的死亡如何改变我的人生》

发表新主题 回复帖子 您是本帖第 2515 个阅读者 适合打印机打印的版本 通过电子邮件发送此页面 添加加到IE收藏夹 报告本帖 浏览上一篇主题 浏览下一篇主题
 主题:未经深思熟虑的人生一文不值——《追逐日光——即将来到的死亡如何改变我的人生》
我思



等  级:超级版主
公  会:爱你一万年
配  偶:3dmovie
经 验 值:11011
社区金币:1011
总发贴数:114
注册时间:2006-2-13
状  态:离线
信息 短讯 邮箱 好友 搜索 引用 回复 No.1

未经深思熟虑的人生一文不值——《追逐日光——即将来到的死亡如何改变我的人生》

《追逐日光——即将来到的死亡如何改变我的人生》(Chasing Daylight: How My Forthcoming Death Transformed My Life),

作者:尤金•奥凯利(Eugene O’Kelly),麦格劳•希尔(McGraw-Hill)
写作原因:当时,尤金•奥凯利(Eugene O’Kelly)正处在巅峰时期。他时年53岁,担任着美国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KPMG)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工作勤恳,家庭幸福,社交繁忙,并为今后惬意的退休生活拟定了计划。去年5月,他到神经科医师那里进行了一次体检,检查轻微面瘫的病因。他猜想,病因可能是贝尔氏麻痹(Bell's palsy),或者是与压力有关的其它疾病所致。但脑部扫描结果表明,他患有晚期脑癌,仅余下3个月生命。
正如奥凯利在讲述自己生命最后时光的自传《追逐日光》* (Chasing Daylight)中所描写的那样,他将这条消息视为一件幸事。他要利用这100天的日子,为生命划下完美的句号:向同事、朋友和家人道别;为妻儿计划将来。奥凯利是一位不折不扣的会计师,他希望在掩上生命的书卷之后,所有事情都井井有条。他的这本自传已在其去世后出版。


编辑 删除 发表时间:2006-5-9 12:00:49  IP: 已记录
我思



等  级:超级版主
公  会:爱你一万年
配  偶:3dmovie
经 验 值:11011
社区金币:1011
总发贴数:114
注册时间:2006-2-13
状  态:离线
信息 短讯 邮箱 好友 搜索 引用 回复 No.2

觉悟才是最重要的——反省自己生命意义

“在我患病之前,我曾认为责任是最重要的美德,”他写道。“在病情确诊之后,我才逐渐意识到,觉悟才是最重要的。”
像苏格拉底(Socrates)一样,奥凯利如今认为,“未经深思熟虑的人生一文不值。”他为那些没有机会真正反省自己生命意义的同事和伙伴感到遗憾。
“我感到非常遗憾,他们未曾像我这样因生命中的重大打击而去感悟生命,”他在书中写道,“他们没有真正的动机或明确的时间点来中断一下他们正为之奔忙的事情,后退一步,问问他们正在如何度过自己的生命。他们许多人都挺富足;许多人拥有的财富超过他们的需要。为什么扪心自问‘我如此这般为了什么’这个简单问题会如此令人恐惧?
  我们可以经历几种生活,而非仅从事一种职业。我们应该不断尝试,不断前进,而不是把企业视为某种意义上的父母或藏身之地。汉迪教授补充说,只经历一种生活的人可能有点乏味。在宴会的餐桌上,你是否盼望坐在终身供职于某公司的一位退休人士身旁呢?

应对这种中年危机的第一步,是搞清楚你是“内在引导型”还是“外部引导型”。
在正确和成功的评判标准问题上,

  • “外部引导型”的人会受他人观点左右。他们希望给同一圈子里的人留下印象,但并不能从中获得持久的满足感。
  • “内在引导型”的人则是为了满足自身欲望而工作,会用自己的价值观来衡量自己。他们可以达到自己定义的成功,即便那种成功有违传统的认知。

编辑 删除 发表时间:2006-5-9 12:03:57  IP: 已记录
我思



等  级:超级版主
公  会:爱你一万年
配  偶:3dmovie
经 验 值:11011
社区金币:1011
总发贴数:114
注册时间:2006-2-13
状  态:离线
信息 短讯 邮箱 好友 搜索 引用 回复 No.3

定期休息或者暂停工作——极度繁忙的工作状态不利于进行反思

但是,就像奥凯利所描写的那样,这位忙碌的公司高管几乎找不到时间进行这种分析。他那极度繁忙的工作状态不利于他进行反思。

从1993年开始,朱伯夫教授一直在进行一项名为奥德赛(Odyssey)的强化训练。这项训练每期两周,其设计初衷正是为了提高这种个人的内心思考能力。朱伯夫教授要求参与者进行严格的思考,看看是什么在激励和鼓舞他们;而从第二周开始,他们的配偶也将参加进来。

在研究室之外,社会对于这个问题的态度也在改变。新一代二十来岁的求职者拥有完全不同的期望和要求。甚至那些蓝筹股公司的招聘人员也面临挑战,他们需要解释这样的问题:他们能给新员工什么样的“工作—生活平衡”?人们在工作中可以拥有怎样的灵活性?能给新员工定期休息或者暂停工作的机会吗?

美国普华永道(PwC)最近印制的校园宣传册上展示了一位正在沙滩上翻筋斗的年轻人,旁边印着这样的标语:“你的生活。你可以把它带在你的身边。”

当然,也有些企业不愿意改变——比如说那些举世闻名的投资银行。它们对新员工吹嘘:“你和你的子女不会很熟,但你会和你的孙子孙女们非常熟。”

评论作者:英国《金融时报》斯蒂芬•斯特恩(Stefan Stern) 2006年5月9日 星期二 译者/ 何黎


编辑 删除 发表时间:2006-5-9 12:05:48  IP: 已记录
收藏帖子 | 取消收藏 | 返回页首 
21世纪中国前沿影视论坛 - www.top21china.com



Copyright 2005-2018 www.top21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xie3ds@263.net
Powered by BBSXP 6.00 SP1 © 1998-2006
Script Execution Time:656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