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最后诱惑》——人性与神性 - www.top21china.com
   21世纪中国前沿影视论坛电影专业区影片分析《基督最后诱惑》——人性与神性

发表新主题 回复帖子 您是本帖第 1026 个阅读者 适合打印机打印的版本 通过电子邮件发送此页面 添加加到IE收藏夹 报告本帖 浏览上一篇主题 浏览下一篇主题
 主题:《基督最后诱惑》——人性与神性
movie



等  级:导演
经 验 值:1045
社区金币:1045
总发贴数:122
注册时间:2006-2-14
状  态:离线
信息 短讯 邮箱 好友 搜索 引用 回复 No.1

《基督最后诱惑》——人性与神性

   早就看过了《基督最后诱惑》,对于其中宗教的激情和个人命运的挣扎,印象实在是太深刻了,可以说是震撼,一直觉得有所感悟,但是却又欲辩忘言,处于一种无法言说的焦虑中,我希望自己可以经由语言得以解脱,于是不揣谫陋,勉力为之。

  在影片的开头耶稣是个木匠,作为上帝之子,经常为偏头痛所折磨,最初希望逃避他自己痛苦的命运,并不理会上帝的眷顾,他想要摆脱在尘世的宿命。他为罗马人制作十字架,帮助他们处死犹太人。但是他也意识到自己的罪恶,对于何去何从,内心痛苦。于是自我放逐到沙漠中40天,在动身之前,他向他童年的朋友,因为被他拒绝过而现在已经沦为妓女的Mary Magdelene告别,为自己当初对她的拒绝表示歉意。他在沙漠中冥想。他希望以此来接近上帝,参悟自己的命运。魔鬼撒旦不断来诱惑他,扰乱他的心志。耶稣不为所动。

 
  耶稣在沙漠中冥思苦想,终于认识到自己真正的命运所在,以及自己必须完成的使命。在犹大的帮助之下,他开始传道,他使失明的人复明,使死者起死回生,影片中表现,当耶稣的精神战胜肉体,他就无所不能,甚至挖出自己的心脏给门徒看,叫苹果树立刻生长结果。耶稣抗拒肉体的引诱,包括结婚、生子、一切属物质和人性的,而追求“灵”脱离身体的自由。但是他无法驱逐自己的内心的魔鬼,也无法平息对于自我的犹疑,他表现出一个普通人所具有的惶惑和忧虑,倒是犹大不断的安慰和鼓励他。耶稣在人性和神性之间摇摆。在整部影片中耶稣都极力想找到自己人生真正的目的。犹大是他在领悟自己命运和传播福音的道路上最忠实的追随者,也是最好的朋友。影片中并没有为人所熟知的他最后的背叛,他对于耶稣没有出卖,没有出于贪婪和仇恨而是出于爱。

 
  戴着荆棘的头,低垂着,穿过掌心的铁钉钻心的痛,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目光低徊,似乎若有所思,陷入冥想和幻觉之中,生之痛苦,命运残酷。然而有一个魔鬼化身的天使适逢其时来到他的面前,在他最软弱的时候带他走下十字架,离开这一片荒凉、萧杀的刑场。耶稣在天使的带领下去完成自己凡尘俗世的生活。他就去和Mary magdelene结婚生子,过着凡夫俗子的生活,垂暮之年,在临死的床榻边上,在耶稣将不久于人世之时,犹大出现了。这个耶稣忠实的追随者,此时痛斥耶稣的伪善,懦弱,不能抵御庸常生活的诱惑,敦促他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履行上帝给予他的救世的使命。而耶稣自己也终于幡然悔悟,走下了自己死亡的卧榻,重新被钉上十字架。为了人世的救赎,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在十字架上痛苦的煎熬中。“终于结束了。”耶稣喃喃自语道。原来这场如梦浮生的经历却是耶稣在被钉在十字架上的一个幻觉。作为神性的“灵”战胜作为人性的“肉”。耶稣就这样和一个普通人一样死了,并且没有复活。

  《基督最后诱惑》本是希腊作家卡山扎基斯(Nikos Kazantzakis)的作品,他自己是希腊东正教徒,对于神学多有研究。这是他讲述耶稣一生的史诗一般的小说,深奥难懂,有很多他自己的阐发,并不是照搬《圣经》。这部小说被认为是难以拍成电影的。身为罗马天主教徒的马丁·斯科西斯,深具宗教情结,很早的时候他就产生过要拍摄一部关于耶稣生平影片的愿望。当他看到这部小说的时候爱不释手,“真希望它不要结束。”斯科西斯自己说道。对于编剧Paul Schrader来说,剧本的写作殊非易事,因为卡氏的原作是用繁复的希腊语写成,Paul Schrader舍弃英文译本的诘屈聱牙的文字,只是提取故事进行再创造。这部电影的拍摄也是一波三折,1983年由派拉蒙公司出资曾经在耶路撒冷拍摄过一部分,后来由于好莱坞各个制片公司内部机制的问题,也由于宗教团体的抗议,出现麻烦而罢休,直到1987年情况才得以转机,由环球公司接手,考虑到这部影片可能会有的争议,环球公司在预算上比较保守,比最初派拉蒙的预算低出一半。为了节省开支,剧组也由原定的在以色列拍摄改到摩洛哥。


  拍摄经费上的捉襟见肘可能反而成全了这部影片,摩洛哥的外景地一派典型的中东景观,干旱、荒凉,居民稀少。纪元初年时代的民生凋敝,瘟疫肆虐,道德倾圮正好和这样的场景相配合。片中有一场经典的耶稣登山训众的场景,在明媚的阳光下,耶稣在山谷的高处一块空地上激动地向每一个人传播上帝的福音:“……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温柔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承受地土、饥渴慕义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饱足……人若因我辱骂你们,逼迫你们,捏造各样坏话毁谤你们,你们就有福了……”这一段话并没有和圣经原文一样述说,扮演耶稣的威廉姆·达福话语带着纽约口音,而其他人的口音杂沓,混在一起。因为斯科西斯认为这部片子毕竟是放给现代人看的,没有必要采用古代的或者是一板一眼的正规英语。这又是他现世态度的体现。威廉姆·达福在这场戏中在阳光的照射下容光焕发,激情四射,以他对于对自己命运的领悟,和经由上帝而来的使命感,面对人们的怀疑与不信任来传道。他要说服民众跟从自己,为了教化民众不惜心力,但是却忍受讥谤。他的表演深具感染力,被公认为很成功。

   另外一场给人印象深刻的场景是Mary magdelene被围殴,因为她在安息日还卖淫,耶稣挺身而出,说出了那句著名的话:“你们当中谁是没有罪的,可以用石头掷她。”结果无人敢掷,纷纷离去。耶稣拥抱着Mary magdelene,保护着她。那种怜恤的悲悯之情,令人动容。

  在斯科西斯之前的影片中,比如《穷街陋巷》、《出租车司机》、《愤怒的公牛》中始终贯穿着一个主题,那就是表现一些在精神上受煎熬痛苦的人,和他们自己的命运抗争,鞭挞美国社会的诟弊,而在这部影片当中耶稣基督作为一个普通的人在精神上的煎熬,对于自己作为普通人和神子双重身份的疑惑、痛苦挣扎,也可以看成是导演斯科西斯自身心路历程的写照。他就是要用耶稣的例子来作为一个人生苦闷的隐喻。

  斯科西斯上纽约大学电影学院的时候,正是欧洲“新浪潮”全盛时期,新浪潮影片的思想与技法深深吸引并启发了他,使他下定决心要拍出属于自己风格的电影。斯科西斯的影片在好莱坞样式的包装下,融入自己独特的电影语汇,为好莱坞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斯科西斯对于传统的电影技术能够探幽发微,创出新意,在一些导演热衷追求电脑特技的同时,更加重视电影本体的潜力。重视让摄影机和剪辑本身发挥威力,这也是他影片在视觉上让人赏心悦目的原因。

  这部影片的音乐由Peter Gabriel谱写,按照斯科西斯的意思“古今兼容”而吸纳了大量的音乐元素,既有西非、中东、巴基斯坦以及印度音乐的元素,也有现今摇滚乐的影子。带着一种原始、粗犷的特质,加之服装和场景的配合,在视觉上完全让人信服纪元初年的景象,无法想象没有这些音乐这部影片会是什么样子。斯科西斯以自己的号召力,网罗到一批优秀的电影人一同努力,这和他在好莱坞的另类形象是分不开。他不是以商业为导向,反而对于电影语言孜孜以求的地探索。专注于对人类精神和社会文化的终极关怀。堪称大师。

  《基督最后诱惑》因为对于圣经的不同诠释在当年引起轩然大波,受到激烈的抗议,很多人根本就没有看过这部电影,仅仅根据道听途说就加入到抗议者的队伍当中。其实斯科西斯的本意不过是用耶稣的经历,借以表达一个人在精神上的苦痛挣扎,最终认识到自己的命运,他并无亵渎之意。有一个宗教组织甚至在该片发行之前表示可以筹款,用以补偿环球影片公司的投资,进而销毁这部影片。在影院门口常常发生抗议者和观众的对垒,有的抗议者甚至阻拦观众入场。环球公司在庞大基督教团体的抗议声中,才主动在影片开头加上“本片是虚构的耶稣心路历程”这样的声明,试图纾解压力。而在电影院之内,这部影片却赢得了满场的喝彩。

  斯科西斯在我看来是一个可以被认为是先知一般的电影人。所谓的现代社会在物质技术进步的同时,却使人失去作为人的身份感,一如耶稣基督的歧路彷徨,难以取舍。纯净的心灵为物欲所浊化,如同在耶路撒冷的圣殿中熙熙攘攘的掮客和商人,为了物欲而亵渎圣殿,耶稣愤怒的把他们的金银器皿打翻在地,而且厉声训斥。在一个充满诱惑的世界上,人应该作出怎样的选择,身为基督徒的斯科西斯颇有宗教的情结,觉得这个世界需要警世以及救赎。他用电影隐晦的表达对于世界的忧虑和自己内心的焦灼。在今天看来是最明显不过的了。这种文明所具有的人格分裂症使之缺乏自控的能力,最后不免酿成灾难。纽约毕竟是一个伟大城市,而马丁·斯科西斯更是一个伟大的纽约客。
 
 


编辑 删除 发表时间:2006-6-4 2:23:56  IP: 已记录
nihaota



等  级:著名导演
经 验 值:4340
社区金币:4340
总发贴数:868
注册时间:2022-10-29
状  态:离线
信息 短讯 邮箱 好友 搜索 引用 回复 No.2

Re:《基督最后诱惑》——人性与神性

讨债公司

编辑 删除 发表时间:2022-10-29 13:13:48  IP: 已记录
收藏帖子 | 取消收藏 | 返回页首 
21世纪中国前沿影视论坛 - www.top21china.com



Copyright 2005-2018 www.top21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xie3ds@263.net
Powered by BBSXP 6.00 SP1 © 1998-2006
Script Execution Time:564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