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民间舞蹈——“来自雪域高原的问候”,松胯、弓腰、曲背、颤膝是常见形象中国舞蹈风情游之民族系列:“来自雪域高原的问候”——中国舞蹈风情游之藏族民间舞蹈
主讲人: 慈仁桑姆(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舞蹈教育家)
示范表演: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
时间:2008年9月28日(周日),13:30/16:00
地点:国家大剧院大排练厅
内容简介:
藏族居住在西南边陲的“世界屋脊”高原地区,其历史悠久,文化传统深厚,并以能歌善舞而闻名于世。藏族的居住区域辽阔,自然环境差别甚大,民间舞蹈种类丰富,风格各具特色,在表演上也大相径庭。藏族民间舞蹈形式是农牧文化与宗教文化的融合,又因农区、牧区、半农半牧区等生活劳动方式的差异而增添不同的色彩。在藏族民间舞蹈中,松胯、弓腰、曲背、颤膝等是常见的基本形象,它和高原地区繁重的劳动生活,虔诚的宗教心理、宗教礼仪及习俗有密切关系,他们的舞蹈形象更带有明显的宗教心理因素,随着宗教意识逐渐淡薄,藏族人民的精神面貌在改变,但这种舞蹈的动律、风格已成为民族的审美特征保存下来。从生活角度来看,这些动作形态更具有劳动者为减轻体力负担而形成身体各部分自我协调的艺术之美。
本场讲座将为大家介绍藏族独特的文化与风俗人情,并现场表演典型的“弦子、牧区、卓”这三大藏族风格舞蹈,让我们在舞蹈中去感受那来自雪域高原的问候吧!
慈仁桑姆
藏族。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学术带头人。现任中国舞蹈家协会教学委员、中国少数民族舞蹈学会副秘书长、中国青少年艺术大赛“桃李杯”舞蹈比赛评委会委员。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优秀学术带头人。编著出版了《藏族民间舞教学专辑》、《藏族民间舞教程—女班教材》等音像教材,并被列入“十五”国家重点音像出版规划,以及北京市高等学校精品教材2002年立项项目之一。填补了藏族舞蹈无教材的空白。在历届的全国艺术院校 “桃李杯”比赛中连续六届获“园丁奖”,并先后有15名学生获金、银、铜奖和“十佳”称号。2006年8月8日文华艺术院校奖“桃李杯”舞蹈比赛中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颁发的保护传统舞蹈文化贡献奖。2006年入选北京市教委编辑的《德艺双馨——艺术院校名师》一书。